《资治通鉴》汉纪BC199:废长立幼背后的朝堂暗流
【材料】《资治通鉴》汉纪 太祖高皇帝八年 前199年
定陶戚姬有宠于上,生赵王如意。上以太子仁弱,谓如意类己;虽封为赵王,常留之长安。
上之关东,戚姬常从,日夜啼泣,欲立其子。吕后年长,常留守,益疏。
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,大臣争之,皆莫能得。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,上问其说。
昌为人吃,又盛怒,曰:“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!陛下欲废太子,臣期期不奉诏!”上欣然而笑。
吕后侧耳于东厢听,既罢,见昌,为跪谢,曰:“微君,太子几废!”
时赵王年十岁,上忧万岁之后不全也;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,及吕后、太子、群臣素所敬惮者。
上曰:“谁可者?”尧曰:“御史大夫昌,其人也。”上乃以昌相赵,而以尧代昌为御史大夫。
【译文】定陶戚夫人很得刘邦宠爱,生了赵王如意。皇上因为太子仁慈懦弱,又觉得刘如意像自己;所以虽然刘如意被封为赵王,却常留在长安不赴封地。
皇上出巡函谷关以东时,常把戚夫人带在身边,戚夫人日夜向刘邦哭泣诉说,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。吕后年老色衰,经常留守长安,被刘邦日益疏远。
于是皇上想废掉太子而立赵王,大臣们当廷争谏,都不管用。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争论得最凶,皇上问他到底有什么想法。周昌口吃,又大发脾气,说:“我口吃讲不清楚道理,但臣期期知其不可!(周昌结巴,爱重复期期),陛下想废掉太子,臣期期不接受诏命!”皇上欣然而笑。
当时吕后在东厢房侧耳聆听,朝会已经结束,看见周昌,跪在地上感谢他,说:“若非大人,太子差点被废弃!”
当时赵王才十岁,皇上担心自己死后赵王不得善终;符玺御史赵尧请求为赵王立一个尊贵强势,又让吕后、太子和群臣平素所敬畏的相国。
皇上问:“谁可以胜任?”赵尧说:“御史大夫周昌,这个人可以啊。”皇上便以周昌相赵,而以赵尧代替周昌为御史大夫。
【解析】先从刘邦说起,刘邦朝议,想废太子刘盈,更立赵王刘如意,却让吕后在厢房偷听议论,其心难测。到底有没有立赵王为太子的想法?有多大的想法?吕后在厢房偷听,刘邦肯定是知道的,不然后面吕后也不敢跑出来,公开向周昌跪谢。
如果这个时候,刘邦只是为了测试一下太子的根基,故意指鹿为马。一旦有大臣冒冒失失的附和刘邦,支持立赵王如意为太子,恐怕这个大臣不光是政治生涯要结束,后事也是难料。涉及到继承人废立这种站队问题,表态一定要慎重。
再说戚夫人,刘邦有八个儿子,刘如意是最小的一个。秦朝废长立幼导致天下动乱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,竟然还敢在没有大多数朝臣支持的情况下,倚仗刘邦的宠爱,妄图废掉太子,取代吕后。权力如乱花迷人眼,痴心妄想不自量力啊,什么人下场最惨?实力远远配不上野心的人。后来儿子被杀,自己惨死完全是自己作死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他也不想想,刘邦出巡带着她,却让吕后镇国,到底更信任谁?对于刘邦来说,患难夫妻岂是小三上位可以取代的?
再说周昌,周昌我们前面讲过,铁杆丰沛系,位列三公,御史大夫是个得罪人的活,但既然刘邦公然的把废立太子的事,拿到朝堂上议论,作为言官之首,讨论朝政得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,如果这个时候,自己装聋作哑不站队,就会给皇帝留下首鼠两端的印象,周昌的意见,没有人反对,很大程度代表了丰沛系的意见,如果刘邦真要立刘如意为太子,丰沛系的大臣恐怕都不得好死,但如果刘邦其实想保的还是刘盈,那这一批人以后都是辅政重臣,刘邦看到这么多人反对废太子,也就放心了,刘盈的盘面很稳,欣然而笑。
再说吕后,姜还是老的辣,把握住机会,不顾尊卑,从厢房出来扑通一声就给周昌跪了,这一跪,传达了很多信息。
一是暗示大臣们,刘邦安排自己在后面听着,皇上的本意到底是什么,你们需要好好想清楚,借以拉拢那些风吹两边倒的大臣。
二是表达自己知恩图报的迫切心情,堂堂皇后,母仪天下,对一个大臣卑躬屈膝说跪就跪了,就是想告诉大臣们,如果以后儿子顺利登基,为了报恩,吕雉什么都可以做,这是向支持者许愿。
三是把以周昌为首的丰沛集团牢牢的绑在自己战车上,通过下跪这种仪式感,进一步加深自己和丰沛系的关联性,如果以后还有竞争者,则封沛系更加不会袖手旁观,因为一旦刘盈被人夺走位置,作为支持者的丰沛系也不会有好下场,因此会更加卖力的为刘盈保驾护航。
再说这个赵尧,也是个揣摩人心的高手,看出了刘邦担心自己死后赵王会被报复,于是利用刘邦爱子心切的心理,趁机推荐自己的上级出任赵相,因为周昌对吕后和太子有大恩,以后只有他才能够hold住吕后。太子登基后,只有他有资格有胆量跟吕后谈条件,或许可以保刘如意一命,因此没多想就把周昌从三公撸成赵相,降级使用。
而周昌御史大夫的位置,却被赵尧捡到了,恐怕御史大夫的位置,才是赵尧的真正意图,只有把周昌弄走了,留出坑来,他才有机会。
首发微信公众号:读史悟道
解读资治通鉴,学点通鉴智慧,助您在官场,商场,职场,情场少走十年弯路,取得更大成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