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资治通鉴》汉纪BC200:领导不能没有架子
【材料】《资治通鉴》汉纪 太祖高皇帝五年 公元前200年
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,或妄呼,拔剑击柱,帝益厌之。
十月,长乐宫成,诸侯群臣皆朝贺。先平明,谒者治礼,以次引入殿门,陈东、西乡。
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,皆执兵,张旗帜。于是皇帝传警,辇出房;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,莫不振恐肃敬。
至礼毕,复置法酒。诸侍坐殿上,皆伏,抑首;以尊卑次起上寿。
觞九行,谒者言“置酒”,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,辄引去。
竟朝置酒,无敢讙哗失礼者。于是帝曰:“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!”
【译文】当初,皇帝全部废除秦朝的苛政仪法,一切从简。群臣常常饮酒争功,酩酊大醉,有时大呼小叫,拔剑击柱,皇上越来越厌恶这种行为。
十月,长乐宫落成,诸侯、群臣都来朝贺。黎明之前,常侍谒者主持礼仪,依次引导群臣进入殿门,在东方列阵、面朝西。
羽林侍卫在殿阶两侧侍奉,一直环绕耸立到大殿上,羽林们都拿着武器,旗帜飘扬。这时皇帝起驾,左右侍从纷纷传声,龙辇从后宫出来;谒者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官员按照顺序祝贺,大臣们无不诚惶诚恐、肃然起敬。
等到朝礼完毕,还要举行祝酒仪式。祝酒仪式就是众大臣跪坐在宫殿里,都趴在地上,俯首;以尊卑次序起身祝皇帝万寿无疆。
酒过九巡后,谒者会说:“祝酒仪式开始!”,凡是没有按照规定礼仪向皇帝祝贺的,执法御史会把他们拉出去。
整个朝会从始至终,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的大臣。这时刘邦才心满意足地说:“今天,我才真正体会到了,当皇帝的尊贵啊。”
【解析】这段材料描述的是,刘邦当皇帝后的第一次朝会,叔孙通为刘邦量身定制了儒家礼仪,摆足了排场,成功的震慑住了肆意妄为的功臣们。
同样是宴会,为什么大臣们前倨后恭?刘邦靠的是什么?靠的就是讲排场、摆架子。排场和架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?排场和架子到底意味着什么?
我认为,排场意味着资源调配能力,排场大,意味着资源调配能力强,资源调配能力强意味着权力大。
而架子意味着高姿态,姿态高意味着无所求,无所求意味着价值高。
领导讲排场、端起架子,是为了和下属保持距离,通过排场和架子告诉大臣们:我们不一样,我能做的你做不到,我能给你好处,也能让你倒霉,所以,对我尊重点,听我的话,好好干。
为什么要和下属保持距离?因为距离不仅产生美,还产生威严。
如果和下属走得太近,混得太熟,弊大于利,坏处很多。比如说:
第一是不好使唤
一旦和下属走得太近,混熟了,夹杂着私人感情,在分配工作的时候,下属就容易仗着关系挑肥拣瘦。
分配工作要讲公平,最起码要差不多公平,人不患贫而患不均,一旦他开始挑肥拣瘦,就会影响人心团结,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执行力,执行力影响工作效率,工作效率足以影响成败。
第二是不好处罚
和领导走得近的下属,容易认为自己是领导亲信,一旦有这种我爸是李刚的心态,难免狗仗人势,打着领导的旗号肆意妄为,最终惹下大祸,这个时候因为他和领导走得太近,知道得太多,领导投鼠忌器,处罚起来就比较棘手了。
第三是位置不稳
一旦当领导的和下属走的太近,一些细节的东西完全暴露在下属眼里,会很容易让下属认为,领导也是普通人,跟我没有什么不同,无非是运气好一点而已,他都能当领导,那我也是当领导的料。一旦下属有这种想法,当领导的威严就荡然无存了。这个时候,下属就会有取而代之,或者自立门户的想法。
注意:摆架子,耍威风,仅限于务虚型的领导,如果是务实型领导,切忌摆架子耍威风。虚实之间的对应手段是不一样的。
比如说刘邦,前期很多事都是自己亲自做,每天和大臣将领们朝夕相处,这就是务实型领导。务实型领导,需要直接带领和指挥手下的员工做事,整天和员工在一起,
还是刘邦,后期自己已经脱离做事的层次,只需要安排好人就可以,工作重心由理事转变为管人,这就是务虚了。务虚型领导,更需要的是说一不二的权威,所以不可以和下属走的太近。
最后:务虚的工作,就要把架子摆起来;务实的工作,就要把架子放下来。比如说垄断型企业,就要务虚;创业型公司,就要务实。
首发微信公众号:读史悟道
解读资治通鉴,学点通鉴智慧,助您在官场,商场,职场,情场少走十年弯路,取得更大成就!
威成于礼,恃之刑,失之纵
这一二三点列的,可以说把一部分领导摸透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