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治通鉴:尊重权力才能拥有权力
资治通鉴:尊重权力才能拥有权力
原创 敖让 读史悟道2019-06-19
【材料】《资治通鉴》汉纪 孝文皇帝元年 前189年
陈平谢病。上问之,平曰:“高祖时,勃功不如臣,及诛诸吕,臣功亦不如勃,愿以右丞相让勃。”十一月,辛巳,上徙平为左丞相,太尉勃为右丞相,大将军灌婴为太尉。
【译文】陈平因病想辞职。皇上问他原因,陈平说:“高祖时,周勃的功劳不如我,等到诛杀诸吕,我的功劳同样不如周勃,请求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。“十一月,辛巳,皇上调陈平为左承相,太尉周勃为右丞相,大将军灌婴为太尉。
【解析】又说到陈平了,必须得吟诗一首: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;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陈平,就好比是郑板桥诗中的竹子,历经高祖、吕后、文帝三朝,朝朝都是当红炸子鸡,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对权力的尊重,靠的是时时为权力服务,注意,是权力,而不是拥有权力的某一个人。
高祖病危,陈平献计斩樊哙;吕后当权,陈平弃军奔丧获重用;总是在情况胶着的时候,投出关键的一票。文帝朝,陈平又该上场表演了。这一次,“官圣”陈平上演的是假辞职。以周勃比自己功劳大为理由,建议刘恒封周勃为最具尊荣的右丞相。名为升职,实际上就是明升暗降,周勃获得了殊荣却丢掉了军权。
文帝上位,周勃功大,还掌控着军队,平诸吕之乱时,绛侯一言而士兵皆左袒,周勃在军队里的威望似乎太高了点,留着这样的人在军中,刘恒吃不香饭睡不着觉。
周勃有拥立大功,就算刘恒想换掉周勃都难以开口,一开这个口,就意味着把手伸进了功勋系的口袋,触犯了功勋系的集体利益,容易引发功臣们的集体反抗。一旦功臣们联合起来,刘恒的位置刘开始不稳了。
萧何、张良、曹参、樊哙已死,这个时候的主要开国功勋大臣还剩下陈平、周勃、灌婴。三个功勋系大佬,陈平以利益为纽带,拉着灌婴一起撸掉了周勃的兵权。
一、对于陈平来说,丞相一职原由陈平独任,现在一分为二,丢失了部分权力,却成功的站队文帝,刘恒的几次出手,陈平看在眼里,认可了刘恒的能力。
这次,与其说陈平是为自己站队,不如说是为子孙后代站队。这时的陈平已经垂垂老矣,没几年活头了,事实上陈平没过几年以后就死了,而刘恒还是个年轻人。
陈平的子孙,可能没有陈平这样的政治智慧,在陈平百年之后,陈家还需要皇帝的庇护;如果陈平坚持和汉文帝僵持到死,等陈平一死,陈家的命运会怎样就不好说了,与其维持僵局,不如借着自己还有能量,向刘恒施恩,对权力表达一下尊重,主动打破僵局,为子孙后代求一个富贵平安。
二、对于周勃来说,莫名其妙因为陈平的建议丢了太尉这个实职,获得了右丞相这个尊荣的文职,出将入相,到底该喜还是该忧?可不同意还不行,这事是同为功勋系大佬的陈平联合灌婴提出来的,周勃没有他俩的支持,什么也做不了。
三、对于灌婴来说,白白捞到了一个太尉,最让人感到幸福的事莫过于意外的惊喜,何乐而不为?
四、对于整个功勋系来说,陈平、周勃、灌婴三个大佬搞位置调换,这属于咱们功勋系内部权力调整,反正最核心的军权仍然掌握在功勋老臣手上,更何况刘恒这次又是增加封邑,又是赏赐钱财的,不慌。
五、对于汉文帝来说,原来功勋系也不是铁板一块,而是各有各的想法,在三个功勋大佬之间调动一下人事关系,通过和陈平、灌婴二人的利益交换,把周勃剥离出军队体系,周勃对军队的影响了大大降低,已经没有太大的威胁了;把陈平掌握的相权一分为二,让因为陈平而丢了太尉实职的周勃和陈平互相制衡。;让灌婴新接手周勃的太尉工作,手下都是周勃的人,灌婴一时之间兼容不了当中的利益关系,跟周勃比,威望自然也是大打折扣。
周勃有周勃的私人利益,灌婴有灌婴的利益,这两人在利益上,既有交集又有不同,交集的是功勋系以内的利益关系,不同的是各自的私人利益关系;让灌婴去顶替周勃的太尉工作,一个萝卜一个坑,如果灌婴想利用太尉的职权,安排自己的萝卜,就必须动周勃之前占据的萝卜坑,而如果灌婴不拔周勃种下的萝卜,就安排不了自己的利益关系;有这个矛盾在,灌婴一时半会,就无法拥有像周勃一样控制军队,就给了汉文帝充分的时间来捞取权力。
总结:总的来说,由于陈平这一次的站队,功勋系大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,掌握得权力也越来越松散,越来越碎片化;军界政界的权力也由之前的各自搞一言堂,变成了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制衡局势。
而这些,都是因为陈平想泽荫后人而主动送给刘恒的升级大礼包。陈平之所以历经三朝而不倒,就是因为他永远为权力服务,主动为权力考虑,永远只尊重权力,而不是忠于暂时拥有权力的某一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