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: 敖让  读史悟道  6月9日

【材料】资治通鉴 汉纪 太祖高皇帝十二年 前195年

​初,高帝病甚,人有恶樊哙,云:“党于吕氏,即一日上晏驾,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。”

帝大怒,用陈平谋,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,曰:“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;平至军中,即斩哙头!”

二人既受诏,驰传,未至军,行计之曰:“樊哙,帝之故人也,功多,且又吕后弟吕之夫,有亲且贵。帝以仇怒故欲斩之,则恐后悔;宁囚而致上,上自诛之。”

未至军,为坛,以节召樊哙。哙受诏,即反接,载槛车传诣长安;而令绛侯勃代将,将兵定燕反县。

平行,闻帝崩,畏吕谗之于太后,乃驰传先去。逢使者,诏平与灌婴屯荥阳。

平受诏,立复驰至宫,哭殊悲;因固请得宿卫中。太后乃以为郎中令,使傅教惠帝。是后吕谗乃不得行。樊哙至,则赦,复爵邑。

【译文】​当初,高帝病重时,有人向刘邦诋毁樊哙,说:“樊哙和吕氏私相结党,有朝一日皇帝陛下去世,樊哙将要兴兵诛杀赵王如意和他的属臣。“

高帝勃然大怒,采用陈平的计谋,召绛侯周勃在床前受命,说:“陈平立刻乘传令车带周勃前往军中代替樊哙为将;到军中后就地斩杀樊哙!“

二人领命,一路驾驶传令车,还没到军中,一路商量着说:“樊哙,是皇帝的老朋友,功劳多,而且又是吕后妹妹吕媭(音需)的丈夫,是地位尊贵的外戚。皇帝因为一时的仇恨和愤怒所以想杀他,如果是这样,恐怕以后会后悔;不如抓起来交给皇上,让皇上自己杀樊哙。“

于是二人在军营外设令坛,用符节召樊哙。樊哙来接诏,立即被反绑双手,用囚车押送去长安;陈平传皇帝令,让绛侯周勃代替樊哙掌军,率军征讨燕国谋反郡县。

陈平押着樊哙前往长安,半路上听说皇帝去世,害怕吕家人在吕后面前进谗言,于是急驰传令车先赶去长安。半路遇到传令使者,命令陈平与灌婴屯兵荥阳。

陈平接受诏命后,立刻赶到宫中吊丧,哭得很悲伤;于是陈平坚决请求宿卫宫中。太后任命他为郎中令、太傅。从此以后吕后不再听信诸吕对陈平的谗言。樊哙的囚车到了长安,就地赦免,恢复舞阳侯封邑。

【解析】

一、先从这事的苦主樊哙大哥说起。舞阳侯樊哙,早年以屠狗为业,刘邦沛县老乡,吕后的妹妹吕媭的丈夫,和刘邦是连襟。虽然是外戚型大将,但不是凭关系上位。

打仗常常身先士卒,先登之功无数,跟随高祖作战,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,俘虏二百八十八人;自己单独领兵作战,打败七支军队,攻下五个城邑,平定六个郡,五十二县。虏获丞相一人,将军十二人,将官十一人。樊哙之于刘邦,恰如典韦之于曹操。

二、再说刘邦,刘邦的大将很多,比如说周勃、曹参、灌婴等等,论打仗樊哙不是最厉害的,论功劳樊哙也不是最大的;为什么死前单单想杀樊哙?

因为樊哙的身份害了他,他是吕后的妹夫,刘邦百年之后,惠帝继位,吕后掌权;外戚的势力太大刘邦不放心,最起码要剪除外戚在军中的势力,最终达到一个外戚掌政,勋贵掌军,刘系宗亲掌诸侯国的政治体系,三股势力互相牵制,达到任何一股势力都有求于皇帝,不敢擅权的效果,从而维持皇权的稳定。

所以,要达成这样的效果的话,就必须杀了樊哙,剪除外戚系在军中的铁杆力量,这就是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,至于说有人告发樊哙,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,只是刘邦的杀人理由而已,总不能把真实理由公布出来杀樊哙吧?

三、最后说陈平;帝大怒,用陈平谋,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,曰:“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;​刘邦不动吕后刘盈而要处理樊哙,这是在剪除外戚在军中的力量,而不是想要铲除外戚,如果要铲除外戚,最先被控制起来的会是诸吕,刘邦这样做,就意味着刘邦已经准备死后安排刘盈上位了。

那么,聪明如陈平,为什么要给刘邦出直接杀了樊哙这种主意?难道他不知道杀了樊哙以后,刘邦一死,刘盈上位,吕后掌权,他出了杀掉樊哙的主意,会得罪吕后吗?得罪了吕后,参照戚夫人,将来会有好果子吃?

陈平不是不知道其中厉害关系,相反,他太知道了。看看他建议刘邦就地杀掉樊哙后的动作:

1.帝以仇怒故欲斩之,则恐后悔;宁囚而致上,上自诛之。​陈平前脚跟刘邦说要就地斩杀陈平,转身就一路上跟周勃商量说要抓回去给刘邦自己处理,就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,一旦樊哙死在他手上,等刘邦死了,吕后上位,杀了吕后的妹夫,恐怕陈平要倒大霉。

2.既然如此,陈平为什么要建议刘邦就地斩杀樊哙?前面我们说了,刘邦想剪除外戚在军中的势力,营造一个外戚、勋贵、宗室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。

既然这样,陈平是勋贵,他如何敢在刘邦奄奄一息时劝刘邦从轻处理樊哙?一旦劝刘邦放过樊哙,就等于表态偏向外戚,他一个勋贵,如果政治上偏向外戚,就破坏了刘邦预想的权力格局,这犯了政治上的大忌,他也会被认为是外戚在勋贵中的势力。如果陈平胆敢表露出这种倾向,恐怕先死的不是樊哙,而是陈平。

好汉不吃眼前亏,得罪吕后是远忧,得罪刘邦是近忧,要是眼前的难关都过不去,以后怎么样就没必要考虑了,所以,不如走一步看一步,陈平心一横,先保眼前的命要紧,干脆建议刘邦就地杀死樊哙,立场鲜明的站到外戚的对立面,只有这样,刘邦才会放心。

3.平行,闻帝崩,畏吕谗之于太后,乃驰传先去。逢使者,诏平与灌婴屯荥阳。

诏平与灌婴屯荥阳;这是刘邦死前的诏书,什么意思?其实就是刘邦以为陈平已经杀了樊哙,已经彻底得罪了吕后,未来无法投靠吕后,是制衡吕后的铁杆势力,而自己已经不行了要死了,所以发一道诏书,命令陈平不要回长安了,避免回长安被吕后秋后算账,所以让他去荥阳掌军,既能保陈平一命,又能给陈平军权,让他更好立足。

4.谁知道陈平接了诏书,二话没说就弃军直奔长安。因为他根本没杀樊哙,不仅没有得罪吕后,反而有恩于吕后,还是弃军主动投靠,诚意十足。

所以吕后立刻封他为郎中令、太傅;郎中令是全面掌管宫廷安全方面工作的官,等于说吕后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了陈平手上,是实;太傅则是位列三公的国之重器,历朝历代,宁缺毋滥,非德高望重者不得担任,是名;陈平名实双收。

陈平单骑投靠吕后,同样具有以性命相托的诚意。就这样,双方达成政治互信。

等于说,刘邦死前苦心营造的政治平衡,因为陈平倒向外戚,放了樊哙一马而失败,导致外戚在军中、勋贵中均有根基,最终对勋贵和宗室形成非常大的政治优势,吕后因此而专权十多年。

最后,陈平为什么要倒向吕后,我认为不是别的原因,只是因为想进步,刘邦一直让他干重要的事,却没有给他相当高的位置。如果陈平听刘邦的,杀了樊哙后和灌婴驻守荥阳,最多形成权力制衡,胜负还未可知,对刘氏来说是好事,可对陈平来说未必。

陈平不会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弄险;而投靠吕后就不一样了,马上就能看到很大赢面,立刻就可以得到重用,因为吕后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才,对于吕后来说,真是困了就来枕头。

微信扫一扫关注作者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