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09年,坑灰未冷山东乱。这一年,刘邦48岁。放到现在,48岁下海创业属于高龄。刘邦以48岁的高龄,短短几年间亡秦、灭项,又几年,灭异姓王。

虽有历史进程的推波助澜,但也否定不了刘邦的个人奋斗。

在封建帝王中,能和刘邦相提并论的,只有李世民和朱元璋。今天说一说刘邦的战略眼光。

毛主席: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。

刘邦自己的评价也不怎么谦虚:

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

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。

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

这话是刘邦打败项羽后,在庆功宴上说的。看着是夸萧何张良韩信,仔细品味,刘邦拐着弯在夸自己。真实意思是:

出谋划策,张良牛;搞后勤,萧何牛;打胜仗,韩信牛。但这三位,除了这些方面比我强,其他方面都不如我。至于在座的各位(彭越、英布、陈平、曹参、周勃、窦婴、樊哙…等),都是弱鸡!

​为什么普通人对刘邦的评价不高:普通人觉得刘邦是个无赖,但在帝王眼中刘邦的评价很高。为什么反差大?因为角度不同。普通人看道德。看到的是不正经、散漫、懒惰和好色,看到了个猥琐大叔。用这个标准看,刘邦的评价不高正常。而历代帝王从权谋的角度看,看到的是权谋智慧、战略眼光、和军事才能。从这个角度看,刘邦的综合能力很强。刘邦最强的能力,是非常优秀的大局观、战略眼光以及布局能力。

【材料】《资治通鉴》秦纪 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

及陈涉起,沛令欲以沛应之。掾、主吏萧何、曹参曰:“君为秦吏,今欲背之,率沛子弟,恐不听。愿君召诸亡在外者,可得数百人,因劫众,众不敢不听。”

乃令樊哙召刘季。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。沛令后悔,恐其有变,乃闭城城守,欲诛萧、曹。萧、曹恐,逾城保刘季。

刘季乃书帛射城上,遗沛父老,为陈利害。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,开门迎刘季,立以为沛公。萧、曹等为收沛子弟,得二三千人,以应诸侯。

【译文】陈胜起义后,沛县县令想率军民响应。县掾萧何和主吏曹参说:“大人身为秦吏,现在想率领百姓响应陈胜,恐怕很多人不会服从。请大人召集流亡者,可以召集数百人,再利用这些人威胁百姓,大家不敢不听。”

于是县令命令樊哙叫刘邦来。刘邦的人马已有几十上百了。沛令中途后悔,害怕刘邦搞事情,命令将城门关闭坚守,并且想杀掉萧何与曹参。萧何和曹参很害怕,便偷偷逃出城投奔刘邦。

刘邦将书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,向父老乡亲陈诉了利弊关系。沛县的父老乡亲率领子弟杀死县令,开城门迎接刘邦,推举他为沛公。于是萧何、曹参等人,趁机招募了沛县二三千子弟,响应反秦的各路诸侯。

【解析】

​这段材料讲的刘邦如何赚到第一桶金,看起来是萧何曹参送给他的,其实不是这样,是他自己看清大势,提前布局争取到的。年轻时,刘邦仰慕信陵君,想去投靠。去的路上魏无忌死了,于是投奔了信陵君门客张耳,即后来和陈胜一起造反的赵王张耳。

从刘邦身上,隐隐约约能看到信陵君的风骨。想必外出游历的经历,让他受益颇深。刘邦是那个时代,为数不多能意识到天下将乱的人,而混乱就是阶梯,谁说的来着,我忘记了。

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么布局的回到家乡之后,刘邦先以泗水亭长的身份,借机结交官员和豪强。后又占山为王,趁机结识绿林好汉。又策划了斩白蛇的神迹,包装神化自己。

【材料】《资治通鉴》

1.结交官员地主:

刘邦,字季,为人隆准、龙颜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爱人喜施,意豁如也。常有大度,不事家人生产作业。初为泗上亭长,单父人吕公,好相人,见季状貌,奇之,以女妻之。

2.结交绿林好汉:

既而季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,徒多道亡。自度比至皆亡之,到丰西泽中亭,止饮,夜,乃解纵所送徒曰:“公等皆去,吾亦从此逝矣!”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。

3.包装神话自己:

刘季被酒,夜径泽中,有大蛇当径,季拔剑斩蛇。有老妪哭曰:“吾子,白帝子也,化为蛇,当道。今赤帝子杀之!”因忽不见。刘季亡匿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,数有奇怪;沛中子弟闻之,多欲附者。

一套操作下来:

有了沛县官员的支持,刘邦架空了县令,有了自己的领导班子。有了地主豪强支持,刘邦有了兵源钱粮。有了绿林好汉支持,刘邦有了统兵将领。有官有将有兵有财源,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刘邦这些年在沛县,并非世人眼中那样游手好闲、贪财好色。他一直在织网布局,为了迎接即将来的暴风雨。他一直为了实现当初看到嬴政时,发出的那句感叹而努力:大丈夫当如是!

萧何、曹参、樊哙都是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结交的官员。所谓的父老乡亲,其实就是沛县的地主豪强,而刘邦取了大地主吕公的女儿,是地主家的女婿。此外刘邦还有一支占山为王时拉起来的队伍。在沛县这个圈子里,要想干事,离不开刘邦。

这就是威望,萧何曹参不行,他们没有在各个领域里的威望,别人不服,玩不转。所以这才有了萧何曹参想造反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邦,赶紧拉刘邦来入伙。因为没有刘邦,他俩根本玩不了,刘邦才是沛县事实上的掌权者。地主豪强听他的,官员听他的,流寇也听他的。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,所谓的天选之子,不过是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。刘邦的第一桶金,并非天上掉馅饼,而是靠的自己的战略眼光、努力和布局能力。

首发微信公众号:读史悟道

解读资治通鉴,学点通鉴智慧,助您在官场,商场,职场,情场少走十年弯路,取得更大成就!

微信扫一扫关注作者

2 对 “《资治通鉴》秦纪BC209:刘邦的第一桶金”的想法;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