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资治通鉴》秦纪BC210:扶苏跌倒在哪里?
【前言】扶苏,始皇长子,如假包换的第一顺位继承者。
史称扶苏刚毅勇武,信人而奋士,为人仁义,有政治远见,敢于直谏。历史的评价是基本准确的。
可这么优秀的扶苏,为什么会从太子的座位上掉下来呢?一切还得从“焚书坑儒”说起。
扶苏主张儒家学说,反对“焚书坑儒”,触怒了秦始皇,秦始皇便将其派到上郡监督军队,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、抵御匈奴。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,死前诏令扶苏即位。
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,害怕扶苏登基后,对他们不利,于是支持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。
矫诏以始皇身份赐死扶苏,扶苏遂自尽。
为扶苏感到惋惜的人不少,但以权谋史观看,导致他的失败直接原因是偶然的,根本原因却是必然的。
偶然原因是秦始皇死在旅途中,没有提前指定继承人,造成了权力秩序的混乱。
必然原因是扶苏没有不懂权力原理,没有权谋思维,认不清形势,过早暴露意图,导致没有强大的基本盘,在羽翼未丰之时树敌过多。最终被各方势力联合拖下了皇位。详见文末分析,先上材料。
【材料】《资治通鉴》秦纪 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年
初,始皇尊宠蒙氏,信任之。蒙恬任在外将,蒙毅常居中参谋议,名为忠信,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。
赵高者,生而隐宫,始皇闻其强力,通于狱法,举以为中车府令,使教胡亥决狱,胡亥幸之。
赵高有罪,始皇使蒙毅治之;毅当高法应死。始皇以高敏于事,赦之,复其官。
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,又怨蒙氏,乃说胡亥,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。胡亥然其计。赵高曰:“不与丞相谋,恐事不能成。”乃见丞相斯曰:“上赐长子书及符玺,皆在胡亥所。定太子,在君侯与高之口耳。事将何如?”
斯曰:“安得亡国之言!此非人臣所当议也!”
高曰:“君侯材能、谋虑、功高、无怨、长子信之,此五者皆孰与蒙恬?”
斯曰:“不及也。”
高曰:“然则长子即位,必用蒙恬为丞相,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!胡亥慈仁笃厚,可以为嗣。愿君审计而定之!”
丞相斯以为然,乃相与谋,诈为受始皇诏,立胡亥为太子。
更为书赐扶苏,数以不能辟地立功,士卒多耗,反数上书,直言诽谤,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,将军恬不矫正,知其谋,皆赐死,以兵属裨将王离。
【译文】
赵高被胡亥所信任,又怨恨蒙氏兄弟,便劝胡亥,建议他矫诏赐死扶苏,自立为太子。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策。
赵高又说:“这事儿如果不与李斯合谋,恐怕成不了事。”
于是赵高拜见李斯,说:“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胡亥那里。定立太子的事只凭您我口中的一句话罢了。这件事怎么办才好呢?”
李斯说:“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的话!此事不是人臣应当议论的!”
赵高道:“您的才能、谋略、功勋、人缘以及获扶苏的信任,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,哪一点比得上他呢?”
李斯回答:“都比不上他。”
赵高说:“既然如此,那么只要扶苏即位,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,您最终不能怀揣着通侯的印信返归故乡,结局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!而胡亥仁慈忠厚,是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的。希望您慎重地考虑一下,作出定夺!”
李斯认为赵高说的有理,便与他共同谋划,诈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,立胡亥为太子,又篡改始皇给扶苏的诏书,指斥他多年来不能开辟疆土、创立功业,却使士卒大量伤亡,并且数次上书,直言诽谤父皇,整天地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,返归咸阳当太子;而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,并参与和了解扶苏的图谋。因此令他们自杀,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。
【解析】秦国以法家制度一统八荒,朝堂上有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官员,军队里遍地都是以军功制度上位的军官。
然而,刚刚统一的帝国,白骨遍地,民生零落,急需一场休养生息,这个时候,执行儒家的政策是合适的。
可时机不对,法家在朝堂和军队的势力太强,那些以法家学说上位的大臣,那些以军功上位的军人,绝对不会允许别人抹掉自己的上升通道。所以也就不会支持儒家。支持儒家的是后世的士大夫,以及急需休养生息的民众。可在秦朝,这两个群体没有掌握到权力。不像现在,互联网发达,平民一怒,也可以让电脑抖上几下。
秦朝掌握权力的,都是以法家学说上位的干吏,以二十等军功爵上位的军头,但要想推行儒家治国政策,又需要军队的武力支持,需要这些官员去认真落实政策。
这是一个矛盾,一次性解决不了的矛盾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就算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有生之年也解决不了这个矛盾,因为没有推行儒家政策的土壤。这件事需要慢慢来,慢慢的往法家系统里掺水撒沙,慢慢的让基本盘由法家支持者替换成儒家支持者。
这需要一个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。就好比汉朝的削藩,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了的,需要用推恩令去分化瓦解藩王内部势力。
所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,秦始皇懂这一点,秦始皇不懂这一点就不会安排扶苏继位,只是扶苏空有政治眼光,没有权谋思维,看得到很远以后的情况,却看不清眼前,这叫远视眼,是病,得治。
可是,扶苏没有意识到秦始皇的痛处,秦国奋六世余烈,法家思想根深蒂固,一大群因法家制度得利的人此时正居高位,作为太子,贸然表现出自己偏向儒家的政治倾向,太不合时宜了,太幼稚太不应该。这么做不仅得罪了丞相李斯,还得罪了秦国所有因军功上位的既得利益者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贵族团体,上到将相,下到政府和军队的基层。
从材料上看,能否顺利继位,最关键的还是李斯。扶苏这么着急的暴露出自己的儒家倾向,法家门生李斯能支持他吗?换句话说,假如李斯支持扶苏上位了,以扶苏的政治倾向,第一件事就是让李斯下课。
可李斯不能下课啊,当了丞相多年,替始皇干了多少脏活?得罪了多少人?只要一下课,失去权力,立马就被清算,古代的清算不像现在国外那么温柔,在古代被清算,掉脑袋基本是起步价,重则夷三族,父族妻族母族,基本有点亲戚关系的全都要杀光。
李斯就好比一辆没有刹车和转向系统的火车,必须按照既定轨道一条路走到黑。权力场上没有退路。
扶苏之所以被发配到边疆,第一是秦始皇不允许中央有两种声音。第二则是为了保护他,免得他在中央发表不合时宜的政见,得罪更多的人。第三则是觉得他太文弱,需要到边关锻炼出一颗帝王的杀伐之心,第四则是让他跟军队亲近亲近,秦始皇万年之后,扶苏手上能有一支三十万的边军。
可扶苏的杀伐之心到底是没锻炼出来,一纸诏书就要了他的命。让他跟军队亲近,他只跟主将亲近,结果副将王离不支持他,上中下层军官也由于他过早的宣扬儒家学说而不支持他,因为这些军官以前是靠法家军功制度上位的,以后也要靠军功制度晋升,扶苏宣扬儒家反对法家,就等于反对军功制度,到了军队又只知道拉拢主帅,不知道拉拢整个军队,特别是军官,这样搞没人愿意支持他。
结果就是,一纸矫诏下来,王离联合下面的军官架空了蒙恬,一个光杆司令也起不到作用了,除了自杀,没得选择,蒙恬怀疑又怎样,控制不住军队,什么都没用。
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不合时宜的乱表态,不懂政治,没有权谋思维,没有收拢人心的手段和意识,军队不支持他,朝廷得罪了一大票人,这样的人就算秦始皇再立他为太子,他也无法顺利登基,没有胡亥,还有胡丑,没有赵高,还有赵低。
就算登基了,被人拉下来也就是分分钟的事,因为他乱表态,没有自己的基本盘,还得罪了一大批人,而他的支持者,儒家,现在毫无权力,这样的基本盘约等于无效盘,权力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是空中楼阁。
所以说,如果扶苏是一个有权谋思维的继承者,他就应该像刘彻一样坚韧,向李治一样不争、像雍正一样隐忍。
如果雍正过早的暴露了他的改革倾向,那些官僚怎么敢不阻止他登基?在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手下当太子,他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分,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里。
不说暗中在朝廷和军队中积累势力,只要不乱说话,不乱表态,不得罪李斯为首的官员,不得罪军队,就算秦始皇仍然死在半路上,没有李斯和军队的配合,赵高胡亥两人再有想法也干不了什么,他就大概率能顺利上位,进而往秦国这个大园子里,慢慢的交儒家的水,撒儒家的沙,拔法家的草,砍法家的树,等到真正培育出一批有能力的支持者之后,他才能脱掉伪装,施展拳脚。
首发微信公众号:读史悟道
解读资治通鉴,学点通鉴智慧,助您在官场,商场,职场,情场少走十年弯路,取得更大成就!